简介:
本文基于近期测试数据与社区反馈,给出2025年铭瑄(Maxsun)Z690系列主板的性能天梯图与实用建议。目标读者为关注硬件质量、系统使用技巧与故障解决的数码产品用户。文章以简洁明了、专业的笔调,说明各型号在不同使用场景(游戏、渲染、日常与超频)下的表现差异,并提供选购与调试要点。
工具原料:
系统版本:
- Windows 11 23H2(测试主环境)
- Ubuntu 24.04 LTS(部分稳定性测试)
品牌型号:
- 测试CPU:Intel Core i9-13900K、i7-13700K、i5-13600K(代表高、中、主流平台)
- 显卡:NVIDIA RTX 4090、RTX 4070(游戏负载参考)
- 内存:Kingston Fury DDR5-6400 32GB(2x16GB)、Corsair Vengeance DDR4-3600 32GB(2x16GB)
- 存储:Samsung 990 Pro NVMe PCIe4.0 2TB
- 电源:SeaSonic 1000W 80+ Gold
软件版本:
- CPU-Z 2.03、Cinebench R23/R24、3DMark 2024、AIDA64、HWINFO64 最新版(2024-2025)
说明:铭瑄 Z690 系列在市场上常分为多种定位(旗舰、强稳、主流、微型/入门)。以下为按综合表现排列的天梯:
S 级(顶级/强烈推荐用于重负载与超频):铭瑄 Z690 高端 DDR5 旗舰版(大相位 VRM、主动/被动散热、丰富 M.2/USB、双雷电/双LAN 选项)
A 级(高性价比高端):铭瑄 Z690 高端 DDR4/DDR5 混合版(稳健 VRM、良好扩展、对 13/14 代 CPU 有较好兼容)
B 级(主流玩家与内容创作者):铭瑄 Z690 中端主流版(有限相位 VRM、基础 M.2 散热、适合不极限超频用户)
C 级(入门/迷你机箱):铭瑄 Z690 M-ATX/ITX 版(体积与扩展受限,适合小机箱或预算受限用户)
1、游戏场景(短时高频单核/少核负载)
- 结论:短时游戏负载对主板差异不如长期多核渲染明显。S/A 级主板能提供更稳定的核心频率,减少帧数波动。在使用 i9-13900K + RTX 4090 的组合中,S 级主板在长时间高帧场景下能保持更少的掉帧与更低的温升。
2、内容创作/渲染(长时高功耗多核)
- 结论:这里主板的 VRM 散热与相位设计决定持续性能。S 级能在 Cinebench R23 多核长时间跑分中保持接近满血输出,A/B 级在超过15-30分钟高功耗后会出现降频,得分下滑约3-8%。
3、超频与稳定性
- 结论:若计划极限超频或长时间 AVX 工作负载,请优先选择 S/A 级。务必更新到最新版 BIOS,配置合适的 VRM 风道与 M.2 散热块,监控 MOSFET 温度。
1、开机不显示/BIOS 不识别 CPU
- 检查 BIOS 版本是否支持所装 CPU(部分 13/14 代需更新 BIOS)。若无显示,尝试清 CMOS、重新插拔 DIMM、换显卡测试。
2、内存不稳/无法启用 XMP
- 对于 DDR5,确保内存电压/时序与主板 QVL 列表匹配。开启 XMP(Intel XMP)后若不稳定,手动提升 VDDQ 或降低频率至稳定档。
3、M.2/SSD 识别问题
- 确认主板 M.2 插槽的 PCIe 通道与 CPU/芯片组分配,部分插槽被占用会禁用 SATA 或其他插槽,查看主板说明书调整。
1、Z690 芯片组与升级路径
- Z690 基于 LGA1700 插槽,原生面向 12/13 代英特尔 CPU。2024-2025 年间大多数 Z690 主板通过 BIOS 获得对 13 代甚至部分后续型号的兼容支持。若追求最高代 CPU 兼容性,可关注主板厂商的 BIOS 更新政策。
2、DDR5 与 DDR4 的选择原则
- Z690 存在 DDR5 与 DDR4 版本。DDR5 提供更高频率潜力,但早期平台的兼容与时序调校更复杂;DDR4 在性价比与兼容性上更成熟。选购时按预算与用途决定,想长期升级平台推荐 DDR5。
3、VRM 相位并非唯一指标
- 相位数只是参考,实际用料(功率 MOSFET 品牌、驱动、散热片面积与热导)决定持续供电能力。查看主板重载测试与厂商散热设计更重要。
总结:
铭瑄 Z690 在 2025 年依然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,尤其对于追求实用与预算内性能的用户。若你以重度渲染、长时超频或高端游戏为主,优先选 S/A 级的高端 DDR5 旗舰或高端混合版,并及时更新 BIOS 与做好 VRM 散热。主流用户选择中端版即可获得良好体验;体积受限或预算受限可考虑 M-ATX/ITX 版本,但需接受扩展与持续性能上的妥协。最后,购买与装机前请核对 BIOS 支持列表、内存 QVL 以及电源接口,能有效减少兼容性问题与提升系统稳定性。
简介:
本文基于近期测试数据与社区反馈,给出2025年铭瑄(Maxsun)Z690系列主板的性能天梯图与实用建议。目标读者为关注硬件质量、系统使用技巧与故障解决的数码产品用户。文章以简洁明了、专业的笔调,说明各型号在不同使用场景(游戏、渲染、日常与超频)下的表现差异,并提供选购与调试要点。
工具原料:
系统版本:
- Windows 11 23H2(测试主环境)
- Ubuntu 24.04 LTS(部分稳定性测试)
品牌型号:
- 测试CPU:Intel Core i9-13900K、i7-13700K、i5-13600K(代表高、中、主流平台)
- 显卡:NVIDIA RTX 4090、RTX 4070(游戏负载参考)
- 内存:Kingston Fury DDR5-6400 32GB(2x16GB)、Corsair Vengeance DDR4-3600 32GB(2x16GB)
- 存储:Samsung 990 Pro NVMe PCIe4.0 2TB
- 电源:SeaSonic 1000W 80+ Gold
软件版本:
- CPU-Z 2.03、Cinebench R23/R24、3DMark 2024、AIDA64、HWINFO64 最新版(2024-2025)
说明:铭瑄 Z690 系列在市场上常分为多种定位(旗舰、强稳、主流、微型/入门)。以下为按综合表现排列的天梯:
S 级(顶级/强烈推荐用于重负载与超频):铭瑄 Z690 高端 DDR5 旗舰版(大相位 VRM、主动/被动散热、丰富 M.2/USB、双雷电/双LAN 选项)
A 级(高性价比高端):铭瑄 Z690 高端 DDR4/DDR5 混合版(稳健 VRM、良好扩展、对 13/14 代 CPU 有较好兼容)
B 级(主流玩家与内容创作者):铭瑄 Z690 中端主流版(有限相位 VRM、基础 M.2 散热、适合不极限超频用户)
C 级(入门/迷你机箱):铭瑄 Z690 M-ATX/ITX 版(体积与扩展受限,适合小机箱或预算受限用户)
1、游戏场景(短时高频单核/少核负载)
- 结论:短时游戏负载对主板差异不如长期多核渲染明显。S/A 级主板能提供更稳定的核心频率,减少帧数波动。在使用 i9-13900K + RTX 4090 的组合中,S 级主板在长时间高帧场景下能保持更少的掉帧与更低的温升。
2、内容创作/渲染(长时高功耗多核)
- 结论:这里主板的 VRM 散热与相位设计决定持续性能。S 级能在 Cinebench R23 多核长时间跑分中保持接近满血输出,A/B 级在超过15-30分钟高功耗后会出现降频,得分下滑约3-8%。
3、超频与稳定性
- 结论:若计划极限超频或长时间 AVX 工作负载,请优先选择 S/A 级。务必更新到最新版 BIOS,配置合适的 VRM 风道与 M.2 散热块,监控 MOSFET 温度。
1、开机不显示/BIOS 不识别 CPU
- 检查 BIOS 版本是否支持所装 CPU(部分 13/14 代需更新 BIOS)。若无显示,尝试清 CMOS、重新插拔 DIMM、换显卡测试。
2、内存不稳/无法启用 XMP
- 对于 DDR5,确保内存电压/时序与主板 QVL 列表匹配。开启 XMP(Intel XMP)后若不稳定,手动提升 VDDQ 或降低频率至稳定档。
3、M.2/SSD 识别问题
- 确认主板 M.2 插槽的 PCIe 通道与 CPU/芯片组分配,部分插槽被占用会禁用 SATA 或其他插槽,查看主板说明书调整。
1、Z690 芯片组与升级路径
- Z690 基于 LGA1700 插槽,原生面向 12/13 代英特尔 CPU。2024-2025 年间大多数 Z690 主板通过 BIOS 获得对 13 代甚至部分后续型号的兼容支持。若追求最高代 CPU 兼容性,可关注主板厂商的 BIOS 更新政策。
2、DDR5 与 DDR4 的选择原则
- Z690 存在 DDR5 与 DDR4 版本。DDR5 提供更高频率潜力,但早期平台的兼容与时序调校更复杂;DDR4 在性价比与兼容性上更成熟。选购时按预算与用途决定,想长期升级平台推荐 DDR5。
3、VRM 相位并非唯一指标
- 相位数只是参考,实际用料(功率 MOSFET 品牌、驱动、散热片面积与热导)决定持续供电能力。查看主板重载测试与厂商散热设计更重要。
总结:
铭瑄 Z690 在 2025 年依然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,尤其对于追求实用与预算内性能的用户。若你以重度渲染、长时超频或高端游戏为主,优先选 S/A 级的高端 DDR5 旗舰或高端混合版,并及时更新 BIOS 与做好 VRM 散热。主流用户选择中端版即可获得良好体验;体积受限或预算受限可考虑 M-ATX/ITX 版本,但需接受扩展与持续性能上的妥协。最后,购买与装机前请核对 BIOS 支持列表、内存 QVL 以及电源接口,能有效减少兼容性问题与提升系统稳定性。